产品经理笔记:产品的战略推导
作为产品经理,在进行产品规划时需要时刻清晰目标,即做好需求分析,同时也做好产品管理的事务。想做到心中有数,那么必须有成熟的思考体系和模式。就像骑车一样,一旦习惯于某类车,那么再次面对时会习惯性的驾驶,基本上已经形成无意识的”正确操作“,融会贯通~。那么比较有节奏的的产品思考流程是怎样的呢?下面整理说明下,正好也是听某次线下交流会进行整理总结的。顺便说一句,没有完全一致的模式供产品经理直接使用,所有的优秀流程也仅供参考,重要的是抽取有用的部分融入在自己乃至自家产品的发展上,这也是产品经理具体独立思考的意识。笔记如下:
产品的战略推导——
需求来源错综复杂,大多数带有较强的主观性,此时需要进行产品分析,才能制定出明确的产品定位和可行的产品战略。
产品想法——
这点很好理解,就是产品的idea,大概想做什么。
用户研究——
目的:研究贯穿产品研发全过程,为各阶段决策提供有力支持。
分类:用户画像、需求分析。
1.用户画像—
场景:即可用户与描述已有产品的用户特征,也可用户描述目标市场的用户群特征。
分类:基本维度、兴趣维度、商业维度。
用户画像基本上是最基础的点,实际上就在分析产品使用者是谁,具体是哪类用户,他们有怎样的特点。这里需要注意的点是需要做好用户分层,每个用户使用您产品的功能、需求是不同的,做好分层后,可针对性的进行规划。知道当前阶段哪类用户是研究重点对象。
2.需求分析—
过程:用研目标→定性调研→定量分析→结论整理
用研目标:很好理解,确定调研的对象以及对象的分类。
定性调研:少点的数据标本,进行深层次的分析,目的是进行参考。比如在初期项目中,找到了10名活跃用户进行深层次的访谈,深入咨询使用的原因,对产品的感悟和吐槽点,遇到的问题等,也或者是希望新增的业务,这时候一个一个去聊,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。在这种具备真实的环境下进行访谈记录,这就算定性调研了。一般来说,这种效果非常有利,国外某本书提到这种方法,找活跃用户进行定性研究,找出产品真正核心的点,这种参考性是很有价值的。
定量分析:大量的数据标本,一般以万级以上,基本上是进行需求的趋势验证,适用于中后期的产品。比如某个产品做了好几个大型功能和业务线,那么通过这种方式监测哪个模块的频率乃至商业价值最高,在此基本上进行战略调整。一般情况下也是综合考虑公司的盈利、商业战略等方向。
定性调研与定量分析适合于不同项目中,这时候根据情况采纳使用即可,重点是样本的可靠性和真实性。
市场分析——
目的:从市场环境行业的维度去分析产品的发展前景和方向。
分类:宏观环境、行业趋势、竞品格局。
1.宏观环境—
分为4个小点:政策法律、经济要素、社会与文化、科技要素。
政策法律:分析国家政策对行业的支持程度,国际法律对行业的约束力度;
经济要素:国际经济形式,目标市场消费者的收入趋势和消费能力,习惯等;
社会与文化:社会大众或目标人群的价值观、风俗、行为习惯等;
科技要素:科技进步趋势对行业的影响,对目标人群生活习惯趋势的影响等。
总结来说就是深入了解当前的社会状况,通过多维度分析产品的可行性。
2.行业趋势—
分为3个小点:行业概况、子行业细分、未来趋势。
行业概况:该行业大盘的主要数据,如用户规模、生态结构、商业模式等;
子行业细分:该行业各个细分领域的基本概况和主要数据;
未来趋势:未来该行业大盘、主要细分领域的发展预测。
可以简单理解为综合判断产品的发展前景。
3.竞争格局—
分为3个小点:竞品定位、优势与差异、未来趋势。
竞品定位:竞品的目标人群与切入细分;
优势与差异:竞品相比于其他对手的差异策略与亮点优势;
未来趋势:竞品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。
了解竞品的目的在于分析研究出适合自己的打法。不过坦白来说,这点未必适用于初创企业,基本上在摸索阶段,需求的切中是第一位的,可以去做格局类的分析,但更要接地气~
总结下:市场分析需要多维度综合判断趋势、定位产品方向以及差异化打法模式,理论宏观层面很多,至于如何使用理由结合情况,为了单纯的分析研究不注重分析目的也是存在问题的,当然,利用好了,优势还是很明显的。
团队能力——
目的:主要讲的可行性,也就是分析团队内部环境来实现产品目标。
思路:SWOT矩阵和SWOT应对矩阵。
1.SWOT矩阵—
目的:审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,分析面临的机会和威胁。
分类:优势、劣势、机会、威胁。
分析内部外的环境、机会,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”。为什么团队可以做这件事情?当前存在的显性和隐形问题是什么?真正的机会在哪里?以及潜在的对手和威胁。一般是按照这些点一条条列出来,对团队内部有个比较整体的了解。其实从产品经理的角度看,就是确定了一个“阵地”,那么你拥有的资源是什么?如何协调这些资源做到价值最大化。说点有点空了,不过分析下好处还是很多的,能明白当前的内部状况,这也会是产品经理进行优先级定义的考虑点。
2.SWOT应对矩阵—
目的:根据SWOT分析,提出可能的策略组合。
方法:利用优势迎合机会、利用机会改进劣势、利用优势应对威胁、消除威胁扭转劣势。
在进行SWOT分析后,最重要的是找出对应的策略。简单来说就是将自身的优势按照一个点去做深、做透,同时以机会为轴心不断改进自身短板。SWOT应对矩阵也是一种参考模型,产品经理可以对自身产品进行复盘总结,找出最核心的点进行突破。
产品定位——
释义:产品定位是根据用户需求、市场机会和团队能力选择的切入点。
当我们讨论某件产品时,总是在探讨其定位问题,也就是说定位是确定的,是长期的参考线,一直以来我也是这么认为。但仔细分析后发现并不是这样,可以说每个产品在不同阶段的定位是不同的,所每考虑的点是不同,意味着切入点也是不同的。定位并非一成不变,也可能存在改变中。产品经理只要在每个产品阶段确定好当前目标即可,做到心中有数。同时定位的改变也要理解其本质,不可直接确定定位却一成不变的发展。
切入点就很好理解了,就是当前阶段需要迭代的具体规划,这个规划是综合考虑,也可以当作是优先级,第一步去做什么,这些也需要产品经理进行深入分析、排列需求等。
产品战略——
释义:产品战略是朝着产品长期愿景前进选择的阶段目标和发展路径。
这也是很宏观的点,举个例子说明下,如果产品经理比作“建筑师”,那么最终完成的“建筑”是怎么样的,这个大致的模型建立后,进行逐步迭代,一步步去完成。结合上面的产品定位,汇总每个阶段的切入点与目标,最终形成“建筑大厦”。
关于战略推导的部分就总结到此了,其实还有两个重要的部分,关键打法和执行路径,这些后期会做补充。
“Timekr”文章均为一线原创,禁止转载、摘录等,尊重原创,阅读价值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