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经理笔记:产品的执行路径
本篇顺着上期的内容说,主要阐述下产品经理在过程中的“执行路径”,也是延续前两篇笔记“产品的战略推导”与“产品的关键打法”后的笔记,从两个角度阐述下“执行路径”:
GPA产品路径规划模型——
这幅图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产品规划模型,分步说明:
1.阶段目标
“阶段目标”可以理解为产品规划目的的直接呈现结果,一般来说,目标的制定也是建立在综合判断的基础上,如商业目的、阶段效果、市场环境和产品定位,在每个阶段都需进行这几个维度的判断与分析,以此来得出阶段目标,这也是检测产品迭代效果的关键点。在实际过程中,目标的确定有些是可量化的,比如通过一些预测的数据去良好,有些则不可量化的,比如本阶段的目标是解决一个关键的功能优化问题,这些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定义,但本质上产品迭代都是建立在确定的目标,产品经理心中一定有此概念,知道每个关键节点的目的是什么,这样的方案制定更为周密,做到心中有数。
2.可选方案
目标确定了,接下来就去做不同的产品方案,也就是具体的产品策划,由产品经理亲自操手,交互设计、UI设计会配合进行方案的制定。这里有个问题,方案的制定不是唯一的,不是说做了一个方案就可以直接评估进入开发,需要对方案的可行性等进行判断。相当于是在一个“密封的环境”中,不断打磨不断优化方案。产品经理可能需要做很多的方案,最终才根据情况选取一个方案,反复打磨,反复思考是必要的,这个期间不能慌张,也不能为了赶工使得方案粗糙,这会直接影响后期的研发与上线效果。
3.优先级判断
方案制定完毕,可能心中有一套成型的,也有备用的。无论怎么样,都需与团队内部进行沟通商议,有的时候会遇到开发资源、用户需求及老板目标的冲突,因此需要考虑下优先级。也就是说方案可以理解为10个小步,但在执行过程中每一步做什么,为什么去处理则需要一一列出来,让团队内部清晰,产品经理也会对方案理解得更加透彻。
实际上“可选方案”与“优先级判断”是相辅相成的,比如在方案的策划期间就与团队内部进行沟通商议,那么制定出来的方案实际上已经植入了优先级的思想,关键还是看怎么把任务拆解,按部就班处理。
4.方案执行
将可行的产品方案实现成具体的“产品”,对于产品经理来说,这个阶段更多在于跟进产品进度,解决实现过程的问题。
5.效果总结
阶段性的项目总结,主要是看下之前预测的目标是否达到,出现的问题整理出来,以便植入到下期的迭代方案中。
设定阶段目标——
主要列下阶段目标的基本点:
1.目标的定位应该是可实现、可评估的
2.当前阶段的目标最为明确
3.后一阶段的目标,是基于前一段目标的达成后猜想
4.目标可能会随着团队内部、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变化
第一点自不用多说,可以具体看看“基本产品的三要素”。
以往产品经理在做方案的同时,都会进行几周甚至是几个月的排期,实际上这很难符合当前的形势。因为市场环境,团队环境等
因素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,因此看起来宏观周密的产品方案会出现“落地”的不可行问题。这个时候则需要聚焦业务,做好本阶段的产品工作。当然,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长远的方向,恰恰相反,产品战略与未来的方向是有大概思路和印象的。好比要做个高楼大厦,每个阶段需要怎么实现这最终的结果,则需要步步为营。
同时,对于产品经理来说,由于没有一成不变的产品策略,因此需要也需具备接受新形势的心态。
“Timekr”文章均为一线原创,禁止转载、摘录等,尊重原创,阅读价值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