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经理-Timekr

《原则》:找到适合自己的原则,才是最好的进步

最近花了1周的时间把《原则》读完了,实在是本有用的书,
读书的过程是痛苦的,但收货是巨大的。

作者是华尔街投资大神、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瑞·达利欧,讲述的是他自己对生活和工作的原则。听起来很普通,但实际上是非常受益的思想,你可能会听到一些做事的经验,但能够把真正的做事经验毫无保留的表述出来,是极少的。全书讲述了上百条关于生活、工作、管理的原则,但并不是一本教诲的书,正如本书作者开篇和结尾讲的观点一样: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,找到适合自己的原则,才是最好的进步方式。

我读到几个观点,对我来说,十分受用。
关于个体的认知和成长

一、直面自我

简单来讲,就是认清自己,真面现实,不做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。这很好理解,但要做到很难,实际上是最关键也是最基本的原则。所有想法目标的前提首先是认清自我,也就是了解自己的优势、劣势以及当前的现状,再去思考自己的想法是否成立。

我一开始做项目也是有这种想法,认为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为什么做不到,但却吃了大亏。

后来我慢慢发现我并不太擅长一些创意的策划,尽管想法很多,但并不切合实际,更适合一些逻辑性的。这至少说明在一定的周期内并不适合去做它。

很多时候,会遇到一些挫折,但多数人可能会觉得运气不佳,明明很努力,结果却依然不达标。很多时候我也是这样,记得开始做第一个产品是基于LBS的社交产品,但实际上我根本没接触这类型的产品,后来却吃了大亏,无论从需求还是从逻辑上来看,它都是不成立的。但在那个时间点却认为别人能做的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做。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是很难办到的,有时候潜意识里会认为自己无所不能,甚至陷入一种错误,导致一错再错。要说明的一点是,并不是去否定自己,或者为自己的不上进找借口,而在在一个时间节点内,要清晰的认知自己,不是说定了一个不经深入思考的目标就埋头干。相反,得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当前状况的事情,才能达到比较好的层次。

二、痛处+反思 =进步

在直面自我后,真正开始做事时,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,以前的我总是。

当遇到一些挫折或困境时,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气馁或无奈的想法,实际上,我有过很多次,但总是不了了之。会去把这件没做好的事情抛到脑后,重新开始新的项目。

以前很少去反思的,觉得没必要花时间在错误的经历上。可能出于逃避的想法,但现在看来,并不是这样。因为如果找不到失败的原因,那么无论做多少事情,也是很难成功的。就好像考试一样,如果不清楚自己错在哪里,以后还是会再犯。应该去找到自己真正做不到位的原因,有个深刻的认识,以后才能更好的避免,或者说,下次再遇到类似的事情,有更好的方法去解决它。

总之,需要从错误、失败中反思,花点时间是必要的。

三、做事5步法

1.定目标;
2.找出阻碍
3.做出阻碍的解决方案;
4.开始规划整体的方案;

5.执行

大多数时候,我们会定一个阶段的目标,然后就不假思索的前进,但效果总不尽人意,然后又继续定另外一个目标,如此循环。

这给我的启发很大,如果再去做一个项目或任务,我会仔细思考实现他的障碍,先找出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阻碍,然后想出一定的解决方式。最后再去完善自己的执行方案。

四、如何一步步达到目标

1.笼统的目标
2.下一级
3.下一级
4.下一级

……

这有点金字塔的概念,塔顶是任务的终点,然后从塔底一级一级往上走,最开始的一级也就是可立即执行的任务。在这个过程中,不存在一步到达的路径,需要循循渐进。这会让我联想到项目周期,比如我们定的目标是2周内完成一个订单系统,那么该有的思路是一步步拆分业务,到最小可执行的任务,比如第一步需梳理整个业务的流程,将目标的下级任务罗列出来,然后一级级到达最终的目的。


关于在群体中的协作方式

展示每个人的想法

这点讲的是在团队中,比如在需求会议中,我们会发现很多争执点,甚至在观点一抛出就会遭到反驳,这时候主持者往往会有排斥心理。然而如果按照抵触的心态去对待,那么效果反而越来越糟。真正的做法还是透明化,抛出一个任务或观点,让所有参与者都表明自己的看法,甚至有必要做个完整的记录。沟通的前提是能够真正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,这样才能弄懂他为什么那么想,这种方式会让我以后在类似的场景中,做到想法的透明化。

创意择优

这主要讲的是如果做决策,不是谁的态度强势就听谁的,也不是看职位高低,而是综合分析出最好的解决方案,这种解决方案是建立在透明化的资源、条件以及状态下,如果是小组讨论,则在公开想法的基础上,找出或分析出最有利的决策。

— 于 共写了1800个字
— 文内使用到的标签:

评论已关闭。